談陳明志民族管弦樂作品《刮風的日子》音聲特色
作者:2017-05-21 11:25閱讀:
次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刮風的日子》最終版完稿于2000 年, 為香港作曲作家聯會委約作品, 全曲時長約16 分鐘。樂曲是取栽自詩人陳中禧的同名詩作, 大意是:詩人向他的知音發出一個玩笑似的提問:“男人刮胡子,風刮什么?”, 而答案則是風刮出了峭壁的陰沉和雷暴叱咤的悲情。陳明志( 作曲家) 相信:宇宙間至鋼至陽的東西,也有軟弱無助的時候;而至陰至柔的東西也有無堅不摧,無鋼不克的日子。在此曲中, 藉著尺八的氣息(風),二十弦箏的逗句(雨)與及樂隊的鋪陳(大地),試圖展現在宇宙穹蒼之間,風和雨如何以其千姿百態,向世間旋起這種種問號......
本文試從該部作品的音聲特色進行探究。以西域為種、中國為根, 在日本開花的尺八, 其幽玄的聲響與結合呼吸修行的方式, 存有一種深邃莫明的禪意。在其剎那生滅相續的“音聲”中, 時而長嘯激昂、起伏如海、時而輕吟婉轉、平靜如天, 就如人心的無常。這種以單個音的強弱、高低、抑揚構成的所謂“旋律”,正正是日本傳統邦樂中所謂“一音成佛”的美學概念, 亦正好與現代音樂中那種追求聲音細膩變化不謀而合, 加上由中國箏因替代日本箏而處處表現強捍的樂風與及那種狂風掃落葉般的處理方式, 為樂曲帶來了極大的戲劇性張力與色彩變化。
此外, 樂隊除使用大量的打擊樂器外, 亦注入了很多現代音樂較常用的非常規演奏要求,如用沙槌擊打定音鼓、用弓拉奏吊鈸、用魔術球擦奏大镲等, 這些舉措除為樂曲帶來較多的色彩及聲音變化外, 其凝造的現代氣息, 亦為樂曲添上姿彩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曲的編制雖類似西洋音樂中雙協奏曲的形式, 但卻又互為主導, 時而凝聚、時而分散,樂隊穿梭其中, 有時扮演強化的角色, 有時又扮演了樂段的轉折橋梁。但基本上全曲是以尺八為風,箏為雨,風和雨的碰撞交織,亦即尺八與日本箏的相互呼應,樂隊作為背景或大地襯托,將音樂構成一幅動態的圖景。此曲既沒有敘述悲壯的歷史故事,也沒有許多文學小標題,而所呈現的更類似李白筆下那種詠頌山水的詩篇,或是中國水墨畫中那些意性山水圖,洋洋灑灑,將自然之音與人為的樂音融為一體,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思和中國文人寄情于世間萬物的精神境界。
另一方面, 中國傳統音樂的形式,有極強的時間流動性,大部分的音樂均以蜿蜒曲折的旋律線為主,較少追求和聲的空間立體感。而游走的旋律線往往給予表演一定的自由空間,所以不少音樂在節奏、節拍處理上帶有隨意性。演奏者可自由處理節奏,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和當時的心境,“隨心所欲”地傾吐心聲。與西方音樂嚴謹密實的音樂織體不同,中國傳統音樂中向前延伸的旋律作為一種表述過程,往往講求單純、簡潔,以及追求一種空靈的境界。不同聲部的橫向線條關系大大超過縱向和聲關系,《刮風的日子》亦是如此。該曲尺八和箏作為主導聲部,兩者的旋律均為單聲部線條派生形成,這樣的音樂形式有如“實中布虛”,給予表演者自由發揮的空間。由于中國音樂的曲式不像西方音樂那樣邏輯性強與清晰穩定,有些甚至十分模糊,難以歸納分類。在這類音樂的陳述中, 只有“大體如是”的邏輯布局,就像一個可供樂人自由發揮的“陳述提綱”。而內部結構,亦往往可處理得機動和富于彈性。由此可見,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更講究隨性適情,在隨機中自布疏密,虛實相生,尋求音外之意。尺八音樂的不穩定性,與箏樂的高遠清音,若隱若現,余韻縹緲,正好體現了“虛實相生”的特征。
音樂最終歸結為一種文化,而文化歸根結底是由人所創造。音樂的歷史浩瀚無邊,深不可測,只有去聆聽才知道它的豐厚,才會意識到所謂的邊界只是其存在的一角。在那些已經出現的作者和作品背后,往往存在著作曲家當時身處環境狀況及其境遇, 這此都是等待著我們去和他們發現、相遇。文化伴著歷史的印跡積淀發展,而時間遺留下的經典卻經久不衰。民族音樂是最為簡單直接的母體音樂語言,它也強烈的傳達出一個區域或是民族的文化情感。這樣的民族管弦作品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也是最具有推廣價值。從《刮風的日子》所呈現的音聲與時間進程,可聽及可看到樂曲的時間就是一種內在的行進,內在的變化,并不受制于任何規限。日本的美學意識形態里,有一種叫“序破急”的結構美。它講究如何以精湛的技藝來表現世間萬物,將意境逐漸推向高潮。也就是說在音樂藝能里,通過用音樂上的各種刺激如:強度、速度、密度、音數、音高來使意境逐步深入,逐步加速這種方法來決定作品的結構,使其完整。此曲的箏樂獨奏聲部分的曲風可說最能體現出“序破急”的形態結構。雖然尺八的旋律線條在本曲中的“序破急”結構并不太明顯,卻能感覺到非常濃厚的前進感。“一音成佛”的尺八在此曲中可說是將點和線結合得恰到好處, 且又令人感到“序破急”的美感。尺八的吹禪思想使其音樂缺乏一種安定性,但其脫離時間控制的奏法以及其深遠的格調卻是誰都可令人感受到遠離俗世凡塵的虛無感,這亦構成了尺八作為全曲主導音響的樂器。筆者也大膽推測作曲家發表這部作品的時間是學成歸國不久,這首作品也許是作者借尺八之聲來訴說對前途的忐忑不安......
總的說來, 此曲的“聲色”令筆者感到音樂強大的爆發力,它重復壓迫著筆者的內心,音樂之中所呈現的恐慌與反抗、沖突與回旋, 壓抑與釋放,這種對比沖突越來越沉重,也越來越巨大,攝人感官。一個音符如果可以將我輕輕的拽向空曠之中,這便是我感受到的最有力量的敘述?,F象回歸于本質,這也許就是筆者定義下的“聲色”的含義,也就是筆者認為音樂其本身的色彩。其實文學的敘述也同樣如此,在跌宕恢弘的篇章后面,自然的敘述將會出現更加有力的震撼。筆者用語言來描述音樂這本身就是一種再發表,可不論對于語言還是音樂,這都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卻也是: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本文試從該部作品的音聲特色進行探究。以西域為種、中國為根, 在日本開花的尺八, 其幽玄的聲響與結合呼吸修行的方式, 存有一種深邃莫明的禪意。在其剎那生滅相續的“音聲”中, 時而長嘯激昂、起伏如海、時而輕吟婉轉、平靜如天, 就如人心的無常。這種以單個音的強弱、高低、抑揚構成的所謂“旋律”,正正是日本傳統邦樂中所謂“一音成佛”的美學概念, 亦正好與現代音樂中那種追求聲音細膩變化不謀而合, 加上由中國箏因替代日本箏而處處表現強捍的樂風與及那種狂風掃落葉般的處理方式, 為樂曲帶來了極大的戲劇性張力與色彩變化。
此外, 樂隊除使用大量的打擊樂器外, 亦注入了很多現代音樂較常用的非常規演奏要求,如用沙槌擊打定音鼓、用弓拉奏吊鈸、用魔術球擦奏大镲等, 這些舉措除為樂曲帶來較多的色彩及聲音變化外, 其凝造的現代氣息, 亦為樂曲添上姿彩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曲的編制雖類似西洋音樂中雙協奏曲的形式, 但卻又互為主導, 時而凝聚、時而分散,樂隊穿梭其中, 有時扮演強化的角色, 有時又扮演了樂段的轉折橋梁。但基本上全曲是以尺八為風,箏為雨,風和雨的碰撞交織,亦即尺八與日本箏的相互呼應,樂隊作為背景或大地襯托,將音樂構成一幅動態的圖景。此曲既沒有敘述悲壯的歷史故事,也沒有許多文學小標題,而所呈現的更類似李白筆下那種詠頌山水的詩篇,或是中國水墨畫中那些意性山水圖,洋洋灑灑,將自然之音與人為的樂音融為一體,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思和中國文人寄情于世間萬物的精神境界。
另一方面, 中國傳統音樂的形式,有極強的時間流動性,大部分的音樂均以蜿蜒曲折的旋律線為主,較少追求和聲的空間立體感。而游走的旋律線往往給予表演一定的自由空間,所以不少音樂在節奏、節拍處理上帶有隨意性。演奏者可自由處理節奏,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和當時的心境,“隨心所欲”地傾吐心聲。與西方音樂嚴謹密實的音樂織體不同,中國傳統音樂中向前延伸的旋律作為一種表述過程,往往講求單純、簡潔,以及追求一種空靈的境界。不同聲部的橫向線條關系大大超過縱向和聲關系,《刮風的日子》亦是如此。該曲尺八和箏作為主導聲部,兩者的旋律均為單聲部線條派生形成,這樣的音樂形式有如“實中布虛”,給予表演者自由發揮的空間。由于中國音樂的曲式不像西方音樂那樣邏輯性強與清晰穩定,有些甚至十分模糊,難以歸納分類。在這類音樂的陳述中, 只有“大體如是”的邏輯布局,就像一個可供樂人自由發揮的“陳述提綱”。而內部結構,亦往往可處理得機動和富于彈性。由此可見,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更講究隨性適情,在隨機中自布疏密,虛實相生,尋求音外之意。尺八音樂的不穩定性,與箏樂的高遠清音,若隱若現,余韻縹緲,正好體現了“虛實相生”的特征。
音樂最終歸結為一種文化,而文化歸根結底是由人所創造。音樂的歷史浩瀚無邊,深不可測,只有去聆聽才知道它的豐厚,才會意識到所謂的邊界只是其存在的一角。在那些已經出現的作者和作品背后,往往存在著作曲家當時身處環境狀況及其境遇, 這此都是等待著我們去和他們發現、相遇。文化伴著歷史的印跡積淀發展,而時間遺留下的經典卻經久不衰。民族音樂是最為簡單直接的母體音樂語言,它也強烈的傳達出一個區域或是民族的文化情感。這樣的民族管弦作品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也是最具有推廣價值。從《刮風的日子》所呈現的音聲與時間進程,可聽及可看到樂曲的時間就是一種內在的行進,內在的變化,并不受制于任何規限。日本的美學意識形態里,有一種叫“序破急”的結構美。它講究如何以精湛的技藝來表現世間萬物,將意境逐漸推向高潮。也就是說在音樂藝能里,通過用音樂上的各種刺激如:強度、速度、密度、音數、音高來使意境逐步深入,逐步加速這種方法來決定作品的結構,使其完整。此曲的箏樂獨奏聲部分的曲風可說最能體現出“序破急”的形態結構。雖然尺八的旋律線條在本曲中的“序破急”結構并不太明顯,卻能感覺到非常濃厚的前進感。“一音成佛”的尺八在此曲中可說是將點和線結合得恰到好處, 且又令人感到“序破急”的美感。尺八的吹禪思想使其音樂缺乏一種安定性,但其脫離時間控制的奏法以及其深遠的格調卻是誰都可令人感受到遠離俗世凡塵的虛無感,這亦構成了尺八作為全曲主導音響的樂器。筆者也大膽推測作曲家發表這部作品的時間是學成歸國不久,這首作品也許是作者借尺八之聲來訴說對前途的忐忑不安......
總的說來, 此曲的“聲色”令筆者感到音樂強大的爆發力,它重復壓迫著筆者的內心,音樂之中所呈現的恐慌與反抗、沖突與回旋, 壓抑與釋放,這種對比沖突越來越沉重,也越來越巨大,攝人感官。一個音符如果可以將我輕輕的拽向空曠之中,這便是我感受到的最有力量的敘述?,F象回歸于本質,這也許就是筆者定義下的“聲色”的含義,也就是筆者認為音樂其本身的色彩。其實文學的敘述也同樣如此,在跌宕恢弘的篇章后面,自然的敘述將會出現更加有力的震撼。筆者用語言來描述音樂這本身就是一種再發表,可不論對于語言還是音樂,這都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卻也是: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上一篇:聲樂作品與聲樂演唱的關系研究
- 下一篇:看舞蹈《且看行云》的情感剖析
最近相關
- [環境科學] 淺析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態觀
- [邏輯學] 談邏輯思維在創新過程中的作用
- [行政管理] 關于我國社會保障籌資方式現狀及解決方案初探
- [憲法] 淺析憲法的發展
- [訴訟法] 確認不侵權之訴審理中的法律問題探討
- [計算機硬件] 簡析“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
- [水利工程] 針對新疆農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與灌溉技術的分析
- [法理法史] 淺析預約合同效力和違約救濟的實證考察與應然路徑
- [鐵路運輸] 簡議中鐵銀通卡在京津城際高速鐵路的應用
- [初等教育] 淺析寄宿制小學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 [行政法制] 有限政府之行政權運行主體的探討
- [建筑工程] 建筑會計工程造價管理現狀及完善對策研究

最新更新
- [醫學] 醫學碩士畢業論文范本
熱門推薦
- [醫學]醫學碩士畢業論文范本
- 引導語:畢業論文是即需要在學業完成前發表并提交的論文,是教學或科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 速成論文網 小...[全文]
- [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畢業論文提綱
- 所謂論文提綱,是指論文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準備,是論文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構思謀篇是指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全文]
-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在中小企業中的地位
- 摘要: 從中小企業行政管理的定義出發,指出中小企業行政管理有別于其他具體職能管理工作,在中小企業內部起著樞紐作用。...[全文]
- [建筑工程]工程變更后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
- 摘 要:近年來,建設項目的招投標已趨完善,但施工過程中工程變更的情況很多,對工程造價的影響也很大,那么,合理地確定變更...[全文]
- [高等教育]關于女大學生就業的論文范文
-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勞動力市場供求日益不平衡,而且伴隨著高校的進一步擴招和畢業生就業政策的改革。大學生已...[全文]
- [行政管理]如何在民營企業中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
- 摘要: 21世紀的企業是核心,企業的核心是人。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的競爭。中國加入WTO以后,對民營企業沖擊最大的...[全文]
- [工商管理]中小企業應收帳款的管理及風險防范
- 內容摘要: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對外賒銷產品、材料、供應勞務等而應向購貨或接受勞務單位收取的款項. 它是一個很重要的會...[全文]
- [經濟法]未注冊商標的法律保護
- 摘要: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商品交易高度發達的今天,決定了商標(包括注冊商標和未注冊商標)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全文]
- [會計審計]財會類專業經濟法教學改革探索
- 經濟法是CPA考試和會計職稱考試的考試課程,對財會類專業的學生和從業人員而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除應試之外,各高校...[全文]